查看原文
其他

1225 · 周年祭 | 黎子流 · 越雷池半步

话说佛山
2024-09-01

视频:黎子流长子黎嘉在黎子流追思会上忆黎子流二三事

2022年12月25日广州市黎子流老市长辞世,广佛等地人们纷纷悼念这位已退休26年的老市长,这是非常罕见的。他以“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粤语:行就行,不行就回顺德)很有魄力的为民名言让人怀念。仅三天后的28日,黎子流老市长夫人邱姨也驾鹤西去,追随黎老,在天同作比翼鸟。


黎子流夫妇伉俪情深,生死相随。早在特殊年代的1966年到1969年,黎子流经受了100多场批判,坐了两年牢,但是妻子在会上仍不举手赞成对丈夫的批判,也被恼羞成怒的人关押。


黎子流夫妻一贯恩爱情深。黎子流戒烟就是妻子努力的结果。黎子流曾分享说是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才下定决心戒烟的。从结婚之初邱姨就坚持不让“烟”进入家门,还把配给制“烟票”统统送人。客人朋友只要进了黎子流家门,一律不让吸烟,即使老友们向黎子流抱怨也不通融。在邱姨的监督下,黎子流一家三代人都不吸烟。


黎子流:在任期间广州经济增近5倍,离任26年后仍被众多市民怀念


来源:每日一段历史

在粤语中,“生猛”这两个字一般被用来形容活生生的、活蹦乱跳的、非常精神的状态,例如“生猛海鲜”。

当“生猛”两个字被用来形容人的时候,就是常常用在一个年纪虽然大了,但依然精力充沛,敢想敢干的人身上。

1990年,来自顺德陈涌村的农家子弟黎子流被任命为广州市长,这一年他已经59岁,出任副部级干部的时间确实有点晚了。

黎子流是从广东省特区办主任的岗位上突然被调到广州市政府的,他本来以为自己仕途的终点站是深圳,没想到才干了不到一年就被调了岗。

1951年就参加土改工作的黎子流用了近40年时间才当上广州市长,可谓“大器晚成”,虽然之前他曾经干过一段时间的江门市长,但以广州当时在全国的地位,其体量和政治意义和江门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这让黎子流颇为忐忑。

多年后黎子流坦言:“刚当广州市长时,我不了解广州,广州也不了解我。”

80年代在顺德时期的黎子流

当黎子流提出“要用十五年时间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时,很多人都认为新市长只不过是在吹水讲大话。

经过整个80年代的快速发展,广州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在90年代初已到了全国前三名,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规模,可以说,除去北京、上海,接下来就要数广州了,而论经济活力广州比起前两位甚至还略有过之。

1980年,广州的GDP才57亿,而到了1990年已达到319亿,增长了近6倍。市区人口近630万,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全市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作为全国GDP排名第三的城市,广州还连一条地铁都没有。

究其原因,是市政府的财政穷得快揭不开锅。

1989年,广州市财政收入44.55亿元,别看收入还可以,但除掉上缴中央、省的25.86亿元,市本级的财政留成才19.34亿元。

不要说黎子流曾经任职的佛山,就连广州周边的那些“小弟”中山、东莞和南海,如今也一个个混得比广州“滋润”。

90年代初的广州

民营经济的空前活跃极大地丰富了这些城市的财源税源,再加上他们也没有太大的上缴中央财政的负担,因此,佛山市的财政收入都有毛14个亿,更不要说深圳了。

面对一片质疑声,黎子流倔强地说:“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这本来是顺德人面对困难时自我排解的一句玩笑话,但在黎子流这里却成了“军令状”:

如果干得不好,我就辞职回顺德乡下去!

黎子流的身上集中着那个年头很多广式干部的共同特点:学历不高,敢想敢干,思想活跃,长袖善舞,擅长利用“外援”。

广州是省城不假,但广州市干部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思想状态却让黎子流一个“外地人”大为不满,曾公开要求市政府放下架子,向顺德、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小兄弟学习。

为此,广州市从90年开始陆续组织了不少考察团,有的南下到深圳、南海、顺德,有的北上到上海、青岛、大连去考察国内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

黎子流和年轻人交流

既然学了东西就得实践,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就要有钱,但本级财政又没钱,在顺德时就以力推“包产到户”闻名全省的黎子流又想到了一个创新举措“借鸡孵蛋”。

顺德人在外面的“富亲戚”不是很多吗,为什么不找他们先借一点启动资金呢?

黎子流找到的第一个“富亲戚”是祖籍顺德大良的“四叔”李兆基,80年代中期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已经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大地产公司,“四叔”也和李嘉诚、郑裕彤、郭德胜四人并称香港地产界的四位顶级大佬,手中掌握的资金以千亿计。

其实黎子流和“四叔”已经是老相识,1979年李兆基、郑裕彤等人在祖籍番禺的澳门大佬、“影子总督”何贤带领下到顺德探亲时,负责接待的就是黎子流。

黎子流给李兆基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只要资金到位,恒基兆业可以在特批优惠的条件下开发广州的土地,而且是将来的“地铁盘”,这是明摆着挣钱的生意,只不过你要先给钱。

在黎子流的游说下,李兆基于1990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投资大陆,其资产遍及北京、上海和广州,很快超过百亿规模。

眼看“四叔”大举进军内陆,另一位香港地产大佬,祖籍顺德伦教的郑裕彤也坐不住了:都是顺德老乡,有钱一起赚嘛!

郑裕彤是周大福和新世界的共同老板

1991年,郑裕彤的新世界集团在广州开发了其在内地的首个住宅项目——福莱花园,随后又有三个高端项目陆续上马。

与此同时,新世界参与投资的京珠高速公路广州至珠海段、解放桥、江湾桥及鹤洞桥等主要道路和桥梁,以及珠江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如火如荼。

1993年12月底竣工的珠电一期工程对于缓解广州用电困难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991年夏天广州用电最高峰时,缺口达30万千瓦,而珠电一期工程两台共60万千瓦机组投产后,每天可提供上网电量30亿千瓦时,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而且在广州、香港两地以及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珠电一期工程的完成只用了三年半时间,这样的速度在国内也堪称少见。

同年,广州北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实现了直接沟通广佛、广深公路交通大动脉,并有效缓解了广州西北部市区的交通紧张状况。

1993年,广州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即达1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倍。到“八五”期末,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已然超过110亿美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12年间累积利用外资总额的五倍多。

霍英东、李嘉诚等人参加黎子流的招商会

当年黎子流还开创先河,带队到香港举行招商宣传会,霍英东、李嘉诚等香港顶级大亨前来捧场。

手握大量资金,黎子流决心发动一项广州市民期盼了30年的大工程。珠电一期工程竣工的同一天,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破土动工。

地铁建设指挥部的第一任总指挥就是黎子流,他给广州市政府定的目标是“七年投入、五年建成”,资金全部自筹,不要省里和中央一分钱。

当时很多人劝黎子流“你已经干得不错了,为什么还要开个新摊子呢?要知道地铁可是大工程,不是你一届政府能搞定的。”

说实在话,地铁1号线的困难确实不少,但黎子流的性格中却处处体现着顺德人埋头苦干不服输的特质,就像他经常劝勉同事们的那句话“干了不说、干了再说、多干少说”。

建设地铁1号线的预算是146亿元,当时广州市政府能够安排的专项资金才90亿,黎子流并不担心,他把李兆基、郑裕彤等人上缴税收的30%作为地铁开发建设预备费用,陆续解决了5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广州地铁开工,黎子流擂鼓助威

黎子流自己带队到欧洲考察引进地铁设备和盾构机,一点点地和外商谈判磨价格,等到1998年1号线竣工通车时,实际花费比预算还少了20亿元。

1996年8月,黎子流宣布退休,这年他已经64岁,确实属于市政府的“超龄员工”了,当他递交辞呈时,参加广州市第十届人大的全体代表起立鼓掌三分钟,对他为广州城市发展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黎子流任职的6年多里,广州的GDP实现了年均19%的增长,1996年的GDP比1990年时又增长了4.5倍,远远高于广东省和全国的发展速度。

修成市区到白云机场快速路、建成内外环快速通道、完成珠江两岸整治以及城区外围绿化工程……即便在多年之后,这位老市长为广州人民做的实事依然让许多老一辈广州人记忆犹新。

比黎子流工作成绩更出名的,还有他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由于黎市长的广式普通话实在太不标准,以致于他在那几年中成了广州市街谈巷议的段子手。

1991年黎子流第一次在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在发言中称:市政府一定要“拒绝”执行人大的决定。

现场观摩雕塑

全场一脸懵逼,有人心想:新市长好大的胆子,竟敢“拒绝”执行人大的决定!

结果问题反映到黎子流那里,他却一脸无辜地说:“没错,就是要‘拒绝’执行人大的决定啊!”

事后才搞清楚,因为黎市长的普通话讲得不准,将“自觉”念成了“拒绝”,差点闹了笑话。后来他在讲话或读文件在关键的词读不准时,不会忘记再用广州话重复一遍,以证明自己没有讲错,而且还有人证。

又有一年,黎子流会见外省市赴广州考察团,向大家介绍市委书记高祀仁时说:“这位是我们新任的市委书记‘搞死人’同志。”

然后又指着韶关公安局局长邱隆基对大家介绍说:“这位是负责安全保卫的‘一笼鸡’同志。”

众人一时冷场……

黎子流蹩脚的普通话惹了不少笑话

以上两个段子是黎子流在一次会议上亲口承认,确有其事,还有一个更出名的段子就是他带上级领导坐船游珠江,来到郊区时感叹说:“站在床(船)头看娇妻(郊区),娇妻(郊区)越看越美丽!”

又一次,黎子流去北京向工业部、发改委的领导汇报广州汽车产业项目,面对一群听不懂他广式“煲冬瓜”(普通话)的北方人,这可急坏了黎市长。

秘书回忆说:市长在那次汇报时急得满头大汗,可对方还是一知半解。

等到回去入住宾馆,服务员又问:“你几楼啊?”黎子流一愣,随即露出微笑:“系啊,我系‘你几楼’,你怎么认识我?”

当然,后面的这些段子大多数是别人编出来揶揄黎子流那不甚“普通”的普通话的,由于流传太广,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如此,被问及“对这些段子有何看法”时黎子流却并不以为意:“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但是真的那一部分很多时候又经过加工的,不过既然大家传得那么开心我也没所谓。”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在乎其他人说些什么,对任何议论和评价都能坦然处之,因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

今天的广州

这一位有担当,有智慧,有勇气,有魄力的老市长至今被许多广州人缅怀,但实际上大家缅怀的还是那段激情澎湃,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务实发展的峥嵘岁月。



越雷池半步

作 者:一致通过的陈老师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好像每个城市都出过一位老市长。他们敢说敢做,有能力有个性,即便退下来很久,也常被人怀念。
比如,广州的老市长黎子流。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普通话也讲不明白,却流传下不少金句。他主张要改革就不能守旧,“不是越雷池一步,但要越雷池半步”。还有,那句老广州人都耳熟能详的话:
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一个广州市长,干嘛要回顺德呢?


顺德也不是绝对就安全啊。
当时间来到1979年,黎子流还在顺德当县委书记,总要担心自己的党籍保不保得住。
恐让他党籍不保的,还不是什么雷池,而是鱼池。
这就要说到有一天,五个公社的书记集体上门“逼宫”,他们强烈要求将公社的鱼塘实行包产到户,“不包,我们就宁可不当书记”。
他们这么有底气,显然是已经进行了“静悄悄的探索”。其中一个公社的探索结果证明,按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鱼”的做法,每亩鱼塘最多打300公斤的鱼,而包产到户后,鱼的重量就到达了一两千公斤。
看来,鱼的成长性,与人的积极性也有莫大的关系。
面对下属的集体“逼宫”,领导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分化,一种是打压。黎子流在这两种办法中,采取了第三种办法:打掩护。
他巧妙地将“包产到户”说成了“联产到户”。
黎子流虽然只上过一点私塾,上过两年小学,但对文字的运用也是活灵活现。没办法,只敢越雷池半步嘛:包就是一步,联就是半步。
可没多久,这半步还是被上级领导知道了。领导也是好言相劝,对黎子流说:再搞下去,你黎子流连党籍都保不住。
黎子流听后,当时就说了一句话:
群众的力量不可阻挡。
群众不光要包鱼塘,他们还要划龙舟。他们的要求,好像都跟水离不开关系。
顺德自古乃是龙舟之乡,每逢节庆,村村都要搞龙舟赛,赛赢了还要请客吃饭。在“文革”期间,龙舟活动扣上了“封建糟粕”“破坏生产”“大吃大喝”的这三顶大帽子,被叫停了。
黎子流治下的顺德,在珠三角地区最早恢复了划龙舟。群众的龙舟划得太好了,也带来新的难题。
他们接到邀请,要去香港划。
这事黎子流说了不算,得请上级领导酌定。上级领导担心农民组成的龙舟队去了香港,会滞留不回。如果他们不回来,那黎子流,你就要担心自己的党籍不保。
这边,黎子流刚用党籍担保了龙舟队;那边,群众又冒出来新的要求。这次好歹跟水没有关系,但是更让人头疼,跟天有关系。
顺德离香港近,群众要看香港的电视节目,就私自搭起了像鱼骨一样的天线。他们知道这事不合规,所以也只好“走半步”:晚上偷偷把天线伸出去,白天又默默收起来。
图为当年鱼骨天线“盛况”。
在上级领导看来,这不是一般的天线,这是伸向资本主义的天线,放任不管,无异于是让群众被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所污染。
领导再次严肃指出,鱼骨天线不拆,你黎子流连党籍都保不住。
那么,群众到底会不会被香港电视污染呢?
黎子流认真看了好几天,他发现香港电视一不反革命,二不反党,三不是黄色,最多穿游泳衣。要说坏处,就是广告太多,看个《上海滩》不到十分钟就进广告。
这样看下来,香港电视还是讲尺度的。咱群众爱看,机关干部爱看,连警察都爱看,这天线怎么拆得了呢?
所以,要不要再用党籍担保一次?
恰在此时,耀邦同志来到了顺德。大概是鱼骨天线出了名,耀邦同志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黎子流大胆说出了自己的观感,他还加了一条,香港电视的市场信息来得快,看了对抓经济有好处。
耀邦同志听后说,我在深圳也看了,确实没有啥。
这虽然不是正式的表态。但还有比这更明确的表态?
黎子流的党籍又保住了。


不光党籍保住了,黎子流还逐渐进步了。等到九十年代,组织还让他再进一步,去广州当市长。
那年,黎子流超过57岁,已接近退休年龄,不曾想年纪越大任务越重。他想说另请高明吧,可组织已经研究决定了。
在广州,还没来得及干三件事,黎子流就感觉省城跟顺德很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呢?
在顺德,是群众推着书记下雷池,而广州的干部却有点局限在条条框框里,雷池的边边都挨不到,还谈什么半步嘛。
他发现,省城里的机关作风重,办事效率低,权力过于集中,连摩托车上个牌,在区县都办不了,必须上市里来。凡此种种,使得广州当时的经济发展势头还不如顺德。
黎子流看到这些,慷慨激昂地提出一个口号:再造广州新优势。
然而,口号声还没落地,一位老同志就找黎子流投诉,你是怎么当市长的,电都没法供应。
原来,当时的广州非常缺电,市民意见很大;老同志被热得睡不着,意见更大。这个刚需问题不解决,再漂亮的口号也不吃香,广州也没什么新优势。
这有点像周秉义来到了兵工厂,作报告是没人听的,群众要的是过冬的煤球。
这个局面要怎么破?
给群众提大口号没用的话,就只能先给自己立军令状。黎子流立的军令状是,一年之内不解决用电问题,不用你们罢免我,我自己罢免我自己,回顺德当老百姓。
这句话,就是“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的由来。

广州这么大一个地盘,要点亮它不容易,要点燃它更不容易。
黎子流也是运气不好,他上任时,正好赶上三年治理整顿。治理整顿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砍项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项目,当然事情就少,摸鱼就好。
黎子流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广州的局面还是很沉闷。其实,这时的广州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不仅广州沉闷,全国都很沉闷。
在沉闷的局面里,还是需要一个响亮的吼声。
显然,黎子流的广东话是吼不动的,这时候,需要用四川话来吼。
1992年春天,说四川话的总设计师来到广东,他也不是吼,就是一路都在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黎子流没有见到总设计师,但他感到思想枷锁一下被打开了。
思想解放就是好。思想一解放,雷池就变成了热土,还走什么半步,必须要跑步啊。总设计师讲话两个月后,广州就不提什么“再造新优势”了,要跑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就是一种对标,意思就是,国际大都市有的,广州也要有。比如,地铁不能少。
1993年底,广州地铁正式开工。广州要修地铁并不容易,下挖一米就是水,而且拆迁量巨大。这都需要钱。
市长不会搞技术,但必须会搞钱。
搞钱,有时候也要越一点点雷池。地铁修建时,一度面临资金周转不灵,一旦停工损失会很大。这时,地铁公司的干部也上门“逼宫”,而且黎子流正在住院,他们逼到了医院里。
黎子流提出暂借房管局管理的住房公积金一用,众所周知,公积金一般情况是不允许被借用的。
这个风险,当然是黎子流来抗。好在这时候,没人再让他再用党籍来担保了。
图为黎子流在广州电台接听市民热线。
最初,黎子流来广州时,大家并不看好他。
群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卜佬市长”。“卜佬”在广州方言里,有点嘲讽外地乡下人的意思。
外地来的“卜佬”要争取本地人的认可,就尤其需要为他们说话,照顾他们的利益。
我也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有一年,省里要找全省几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分摊高等教育经费。省领导估计这些市的市长不会痛痛快快把钱拿出来,就在开会前,先来“公关”黎子流。
黎子流一听,就跟领导诉苦,办教育我赞成,但广州拿得太多,我们受不了啊。
省领导见“公关”不成,就换了个思路说,钱你照拿,但你的钱全部用在广州市好不好。黎子流一听,马上就不叫苦了,开会时还带头发言支持。其他市长见黎子流都没意见,也只好同意了。
渐渐地,广州人感到这位“卜佬市长”,做事有够胆,作风也贴地,他极其普通的普通话,还能给人提供笑料。
比如,他去做报告说“市政府要拒绝执行人大的决定”,听众一片哗然。原来,市长念的不是“拒绝”,而是“自觉”。
再比如,他去看望革命老同志,脱口而出“你们老人渣就是老人渣”。老人家差点没晕过去。
他在任时,这些笑料就广为传播;在他离任之后,这些段子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笑谈之中,满是对这位老市长的怀念。
或许,他们还是在怀念黎子流的“敢越雷池半步”的精神。正如这位老市长的另一条金句:
干了不说,干完再说,多干少说。
你们说,这句话说得吼不吼啊?
参考资料:[1]. 广东改革开放口述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 胡耀邦与广东改革开放纪事,党史文苑[3]. 见证佛山三十年,佛山电视台[4]. 顺德40年: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样板


从独山想到黎子流

作者:龙建刚

国庆假期,发现不少朋友去贵州独山看水司楼。独山是我有特殊情感的地方,也一直关注独山的发展态势。2020年7月,独山爆出400亿政府债务的新闻,引发全国山呼海啸的热议。当年7月15日,著名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推送一篇全网刷屏的文章《独山不独》,我在转发的时候写了一段我对独山现象的思考评论。微信发出当晚,就接到《中国组织人事报》副总编辑的电话:他认为我在微信中提出的观点很有价值,希望我详细展开,他们可以作为内参上报。考虑到这个话题特别敏感,我也没有做过深入调查,所以一直没有成文。我不知道今天的独山水司楼是什么情况,但希望引发独山现象的背景能引起更多人关注和思考,把我2020年7月15日发的一条微信转发如下——

        贵州独山的400亿债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很多朋友怕我不知道,纷纷给我转来视频,并且附言:你们贵州怎么出这种胆大妄为的昏官?贵州独山我很熟悉,去过多次,有很深的情感。见她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非常痛心。我很赞成侠客岛做的这个标题:独山不独,独山只是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而已。独山走到今天,自然和原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急躁冒进有关。痛定思痛,人们的焦点大多局限于谁来监督县委书记这个难题。我想换一个角度反思。2010 年至 2011 年,贵州分两批从江苏、浙江等省(市)引进 12 名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潘志立正是其中之一。这时的中国干部任用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地干部不能在本地担任主官了,必须异地交流。中国吏治制度也从土官时代进入流官时代。这个主要在于防止裙带关系、遏制腐败现象的制度设计,也很快带来了弊端:那些被交流的干部从到一个新地方任职第一天开始,就盘算怎么才能最快速度离开。强烈的政绩驱动,注定他们的出发点大多在于怎么让上级注意,而不是对当地、对历史负责。胆大妄为的举债就是这样发生的。作为从发达地方交流到贵州的干部,潘志立不可能愚蠢到不知道400亿债务对独山意味着什么,但他依然这样做了。不是县委书记的权力太大,而是他太急于需要政绩尽快离开独山了。这是土官和流官最大的心理区别。土官也许水平不高、见识不多,但他们知道一点:老了还要在这片乡土上混,要尽可能留个好名声。而流官没有这样的心理压力,随时可以一走了之。也许有人会说:当年的南下干部、西进干部也是流官,他们不是也干得挺好吗?我要说那时的流官和现在的流官太不一样了。他们是全家南下在那里扎根,在那里老去,他们的后代也继续在第二故乡生活。印象最深的是我父母工作的那个小镇,有几位山东、江苏、河北来的流官,我父亲有时用苗语谈论工作,他们也听得明白。他们的孩子说苗语比说汉语还流利……现在的流官是单枪匹马,他们知道他们所在的地方只是一个驿站,而不是一个码头。要求他们忠诚这片土地,那是我们有病。从这个角度而言,独山不独,潘志立不是一个,而是一批。

        我已经在佛山工作了25年,作为一个以研究佛山、传播佛山的学人,我最大的感悟是:回首佛山改革开放所走过的40多年历程,那些石破天惊的改革举措大多是广东土官们提着乌纱帽干起来的,他们敢为人先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图什么短平快的政绩,而是灵魂深处的使命感和历史担当。我曾经问过广州老市长黎子流:当年的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改革胆量?没想到老市长引用电影《狮子王》的著名台词回答我的问题——

       这是我的家园,我不为她而战斗,谁为呢? 

       黎子流说这句话的表情,几乎让我感动得流泪。许多年过去了,我感觉他的声音仍然弥漫天空、回旋大地。

       2022年12月25日上午,91岁的黎子流在广州逝世,无数人发微信哀悼这位平民市长的离去。那天我在印度尼西首都亚雅加达发了一条微信——

       广东改革开放的功勋人物黎子流辞世的消息今天在朋友圈刷屏了,大家之所以不舍这位了不起的顺德人,本质上是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曾经有过的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怀念一个人人可以思想、人人可以表达的时代。中国沉闷很久了,如果没有百花齐放的春天,我们将在万木萧瑟的冬天苦苦挣扎……


为了纪念黎子流先生,2023年4月下旬,《广府人》杂志出版《黎子流纪念专辑》。

黎子流去世后,本会决定把杂志2022年第六期和2023年第一期合刊,编制《黎子流纪念专辑》,以作永久的怀念。

《黎子流纪念专辑》的编制工作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编辑部用了4个月收集资料,编辑校对,最终得以完成。


这本专辑共收录黎子流生前同事、好友等各界人士缅怀文稿30多篇,从不同角度记录黎子流的精彩人生,时间跨越他退休前后数十年。还收入了400多张黎子流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脍炙人口的话语金句、苍劲老辣的书法作品、有板有眼的粤曲演唱片段等等。


我们精心编制这本专辑,由衷的希望海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黎子流。本会将继承黎子流的遗志,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努力向前。

  相关链接


黎子流同志遗体在广州火化

深切缅怀!得唔得,都永留顺德了……

“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 提倡要普粤双语教学

黎子流要讲大横琴当年发迹史

黄俊英同杨达、黎子流又同框

原广州市长黎子流,原来是一个出色的段子手!
老市长黎子流:得唔得?去顺德一定得!
斯人已乘黄鹤去,只余笑声空悠悠

广东籍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吴冠英因感染重型感冒去世

广东出版界元老 顺德人岑桑先生去世,享年96岁

“武侠电影鼻祖”楚原去世!享年87岁,一生执导逾120部电影

娇妈扮演者陈碧姬去世,享年79岁

《万花筒》娇妈扮演者陈碧姬,比《外来媳妇本地郎》娇姐更受欢迎

潘鹤,一路走好。一位从佛山走进世界艺术殿堂的雕塑大师!

外来媳妇本地郎:郭昶,阿宗二佬,我们永远怀念您!

《外来媳妇本地郎》康祈宗扮演者郭昶演了多少集,刘涛又演多少集

十四年前珠江台经典短剧 佛山《万花筒》演员盘点

佛山吴元标——艺留人间

缅怀讲古大师张悦楷

痛悼!粤语讲古泰斗林兆明今晨逝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